(圖片來自台北金馬影展)
近年來,性別議題電影層出不窮,男同志電影、女同志電影、酷兒電影等紛紛搬上銀幕,其中,尤以男同志電影為多。然而大多數男同志電影強調的是成長中的自我認識、情慾流動的奔放,因此幾乎都將故事取材於年輕同志,而較少著墨於中老年同志的生活現況,這一輩的男同志常在同志電影中被輕描掠過,或可以說是常被忽略的。而在2020年,一部由楊曜愷編導的《叔.叔》登上大銀幕,深刻描繪香港老年男同志生活,引領我們進入他們處於當今較重視性別議題、對於同志較為友善的時代,面臨的掙扎與困境,是打開心房、接納心之所向?抑或是受限於傳統觀念的桎梏之中?
故事講述一位在香港深耕半百的計程車司機柏(太保飾),擁有妻子、子女、孫女的美好家庭,卻是深藏在自己櫃子多年的男同志。一次,在公園碰巧遇到一位早與妻子離異,獨自養大兒子,並也扶植了一個三代家庭的退休男人海(袁富華飾)。這場邂逅讓兩人勾起了隱藏多年的慾望。面臨著家庭的束縛與壓力,一段彼此深知短暫的戀情在香港掀起一陣微弱卻溫婉的漣漪……
《叔.叔》整部片以一種非常溫和、平靜的敘事,就如同老年人談情的成熟、平淡,楊曜愷導演並未正面描述同志所受的刻板印象及歧視行為,全片也未有家庭的責備、社會的指責,而是運用他們兩個角色自身的觀點與價值來闡釋傳統觀念的壓抑與束縛。片中,我們可以看出柏的妻子清(區嘉雯飾)以關心、擔心的眼神看著柏,一個眼神似乎透漏著她知曉其中的意謂,但卻沒有刻意戳破;海的兒子永(盧鎮業飾)拉著父親上教會、最後在門前提醒父親聆聽老同志發聲過於大聲等行為,顯然也是知情,卻沒做任何傷害父親自尊的事。知而不破,大概就是現今時代觀念的變化,普世對同志體現出的最大友善了。而兩者的壓抑在這部片中描寫得相當細膩,如柏不讓海在晚上跟他以訊息聯絡、海即使對於自身同志身分較為寬容,願意去老年同志社福機構,卻仍不願讓家人知道自己的性向,拒絕去機構計畫的同志養老院。最終,兩人以宗教差異的原因而分離,實則背後是長年來家庭背景等原因造成的價值觀差異而致,暗示宗教並非是同志困境的主要原因,最大的門檻在於他們自己對於社會觀念的尊嚴。最後數個人去樓空的空鏡頭,空蕩的教堂、空蕩的河堤、空蕩的三溫暖,惋惜與無奈,表露無遺。
另外,此片因為設定為老年同志的關係,許多男同志場域的轉變對我來說描繪得相當細膩。以公園來說,其將兩者在公園的時間從印象中男同志族群出沒的夜晚改至多為老年人休憩的白天,而將他們的夜晚留給彼此的家庭,體現出家庭是他們的生活重心;以同志三溫暖來說,一般大多男同志將此場域視為尋求、抒發性慾的地點,而在此片卻成為一個像「家」的場域,能有飯廳供應飯菜聊家常,能有個不為人打擾的空間談情交合。而柏在後半段女兒婚禮的經驗,即是多數同志所無法體會的場域,那場戲乍看完美的落幕,實則卻給予兩人沉重的包袱,它體醒著柏仍有家庭需要他去守護,體醒著海不能干涉柏的美好家庭與幸福模樣。
《叔.叔》以淡然的方式描寫老年同志的日常生活,一場戀情平靜地開始,平靜地發展,平靜地結束,年齡的增長、歲月累積的經驗使得一切對於他們似乎都非常釋然,但在釋然的背後,卻是源於社會既定觀念的束縛所使。這一代隨著時間而快消逝了,想像著他們的一生這樣而過,不禁令人唏噓。
(影片來自 GoldenScene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