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圖片來自台北金馬影展)

  2017年榮獲第54屆金馬最佳導演獎的中國劇情長片《嘉年華》,由文晏導演,改編自2013年海南萬寧校長官員性侵幼女案的真實事件,講述一起少女遭性侵的故事。

  故事以一名無身分在旅館非法打工的女孩小米觀看海邊巨大的瑪麗蓮夢露雕像開始。在一晚,她在旅館接待一位中年男性帶著兩名少女小文與新新,透過監視錄影,她看到男人進入兩個少女的房間,因有所察覺而用手機紀錄下來。隔天,性侵案件隨即爆發,警察、律師、醫生、雙親父母、旅館人員、大眾媒體都涉入這場躁動裡隱藏著驚恐的嘉年華中……。

  身為女性的文晏導演,以寫實的手法深刻地解剖著個少女性侵案件,直擊社會的黑暗面,權力、地位、話語權、父權社會的女性弱勢等交織出這齣悲劇。導演不以受害者小文受性侵後的心境與傷痛作書寫,而是以一個同為少女但卻一直以旁觀者的角色小米為視角(同時也成為觀眾的視角),用一種異常冷漠與客觀的方式來表達出社會令人唯恐的漠視。特別的是,小米雖作為旁觀者的角色,但卻也因劇情的推演而面臨同樣的處境。被性侵的小文與新新、被阿建引介從事性交易的小米與莉莉,這些女性似乎都在父權社會中走向了相同的命運。然而,除了這些被害者,本片對於其他角色的處理也非常巧妙。並非一味的批評男性,而是將所有人漠視與利己的行為都納入導向悲劇的原因。男性如趨於勢利的警察、不願惹麻煩的旅館老闆、無能為力甘於弱勢的小文父親,女性如冷漠的小文母親、趨於父權的新新母親,也有如同導演化身的一直耕耘於少女性侵案件的女性律師,這些角色都處於善與惡之間的模糊地帶,所有行為都因於自然的人性所為,也正因為如此,顯得真實可怕。

  本片最吸睛的莫過於那巨大的瑪麗蓮夢露雕像,以電影1955年《七年之癢》的形象,白色的高跟鞋、被風吹拂的白色洋裝,是二十世紀全世界熟知且公認的女性經典性感樣貌。《嘉年華》則藉由小米及小文的視角轉變這個在社會大眾中擁有既定印象的圖徵。一開始小米端詳並同時撫摸著雕像裙襬底下的雙腳,是她對於女性認同的嚮往樣貌。小文在事發過後,因尋求父親不著而在雕像腳下度過一晚,此時夢露則轉變為父權社會的男性欲望客體。隨即在小米發現夢露腳上貼著許多廣告張貼,這個慾望客體形樣則被物化轉為具體可交易的商品。結尾,小米逃離性交易現場後,身穿與夢露同樣的白色洋裝,騎車的同時看到被運送的雕像,這時的形象搭載著小米對於未來的未知迷惘則成了女性囚禁的象徵,白色洋裝成了桎梏女性的牢籠。

  《嘉年華》精闢地闡述女性在父權社會的物化與漠視及權力操弄的恐懼,導演運用旁觀者的視角則更使得這場隱埋性侵傷痛的嘉年華更令人震驚。最後小米騎車的長鏡頭,小米終於穿著她嚮往的女性模樣,卻行駛在一段對未來迷茫的道路上,那樣的身影道盡了普世女性在社會上的困境與未知的迷惘。

 

(影片來自 GoldenSceneHK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劉悅Louis 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