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圖片來自台北金馬影展)

  張藝謀2018年的古裝劇情長片《影》, 改編自朱蘇進的劇本《三國.荊州》,將時空背景架空,以吳國從關羽手中奪回荊州的故事為原型,運用水墨畫的概念色調,如同作為此段三國歷史的「影子」般,呈現出關於替身影子的故事。

  故事敘述戰國時期,由於君臣都有著被暗殺的風險存在,因此擔任替身的「影子」便成為替其承擔外在風險的一枚棋子。一位以沛國都督子虞亮相的男人,實則為其自小培育的影子境州,由於子虞因受敗於駐守境州的楊蒼刀下而身體重挫,隱匿於密室的他出使境州代替他執行都督一切事宜,而其中最為重要的任務在於為之復仇,潰敗楊蒼軍隊,奪回境州領地。報酬則是境州得以回歸母親、擁抱自由。然而,在走向自由之途,卻陷入沛王與臣相的詭計、對都督妻子小艾的情愫……

  本片將主題著重於如博弈般的君臣謀略上,而包裹在此之中的即為替身的身分迷惘與認同間的矛盾。以境州來說,他自小便為子虞所暗地收養培育為替身,且被捨棄原名,改為與目的地境州同名,顯示其為有目的性的活著,是一個物件,是一個工具,是一個棋子,而非被當為人來看,然而他唯一能活地像個人的地方就在於扮演起都督子虞的角色中,也因此長期下來,對於一個虛無的影子,他更認同於具實質的真身上,之所以能夠欺瞞過君臣的眼線,其關鍵就在於「弄假成真」,欲欺人得先欺己。而對於小艾的情愫,似乎有些戀母情結的意謂存在,自幼便離開母親的他,在一個以子虞為父的環境下,小艾自然成為其代替母親的形象,「母親」的客體轉換,從母親轉移至小艾,小艾彷彿在此成為其母親的影子,因此也成為他的新歸屬。

  影子這個符碼除了境州,和上述提及的小艾之外,其間諜的形象也分別在沛王及楊蒼兩陣營中,有著這樣一個影子存在。沛王的影子是看似站在子虞陣營的田戰,他在本片中並沒有特別交代,但卻是唯一能夠說明沛王之所以在最後看穿境州真實身分的線索。而楊蒼的影子則為站在沛王陣營的魯嚴,提出了讓沛國顏面掃地的方案。以陰陽來看,陽代表著真身,陰代表著影子,然而,最後這些真身子虞、沛王、楊蒼、境州母親都死亡為終,而影子卻除了魯嚴外,其餘的境州、小艾、田戰都仍活著,就如同太極圖上有著濃厚的陰陽相間、陰陽倒轉意謂,影子轉為浮現於檯面上的陽,而真身則成為死亡看不見的陰。另外,在武器的呈現上,原本在比武演練中運用紙傘所代表陰與模擬楊蒼長刀的陽,在實際戰場上,卻以數把堅硬的刀製成了沛傘,陰柔的傘被賦予了陽的剛硬形象刀的質地,顯現其陰陽相間的意象。有影評說張藝謀過於簡單地將「陰陽」以西方二元對立的方式做解釋,我認為這是極大的誤解。

  21世紀的張藝謀,明顯有著很深的企圖要將中國文化帶至世界,拍攝了《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長城》等。而本片最大的企圖就在於以中國傳統藝術形式--水墨畫來呈現了。水墨畫的畫面對於本片來說,無疑是最大亮點,過去善於利用濃厚色彩的張藝謀,卻在這次以低飽和度與黑白色系來呈現出像是水墨畫的畫面,除了人物的膚色外,人物的服飾、宮廷的擺設、太極陰陽的圖示與場地、山巒河流景致等都以像水墨的方式呈現,將本片提升到更唯美的層次。

  《影》以特有的水墨畫形式來呈現關於替身的故事,將原本常隱匿在陰影處的影子放到大螢幕上「明」著來談。在結局小艾窺探門外的眼神中,雖然不得而解境州最後是選擇離開沛國或是自擁為王,但在失去母親的歸屬後,境州剩下的歸屬可能就只在於子虞的這個身分認同及小艾的歸屬了,因此他還能往何處逃呢?自由是博弈上的籌碼,然而,對於一枚棋子來說,自由實則就是一個幌子,因此當影子取代真身的同時,縱使失去了自由,但卻奪回了長久以來不可貪戀的歸屬。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張藝謀 金馬最佳導演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劉悅Louis 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